黃瓜是水果類蔬菜,葫蘆科甜瓜屬。根系不發達,多采用嫁接栽培。
1 生物學特性
1.1 生育周期
1.1.1 種子發芽期 從種子萌發開始到第1片真葉露尖時時期為發芽期,一般需要5~7d。
1.1.2 幼苗期 從第1片真葉展開到第4片真葉充分展開的時期稱幼苗期,一般在28d左右。
1.1.3 抽蔓期 從幼苗期起到抽出瓜蔓基部的第1個瓜坐住的這個時期。坐瓜的標準是雌花子房膨大后長8cm時,這時抽出的瓜蔓長50~80cm。
1.1.4 結果期 結果期是從第1瓜坐住開始到拉秧結束的整個結瓜時期稱為結果期,結瓜時期長達120~180d。
1.2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2.1 溫度 黃瓜喜溫怕寒,葉片生長的適宜溫度白天為22~25 ℃之間,結瓜期的適宜溫度:白天25~30 ℃之間,夜間15~20 ℃。當溫度低于10 ℃,植株的生理活動失調,生長緩慢或停止;長時間低于5 ℃,植株將枯死。0 ℃以下的低溫,隨即凍死。當溫度高于32 ℃后,植株生長不良,超過35 ℃以上植株將會衰敗。
1.2.2 光照 黃瓜喜光不耐陰,適宜生長的光照強度為3~5萬,且日照時數為11h以上。當光照條件充足,產量和質量都能提高,如陰雨持續日久,葉片中干物質含量下降,會引起“化瓜”,也會形成畸形瓜。
1.2.3 濕度 黃瓜喜濕不耐旱,黃瓜適宜空氣濕度白天80%左右,夜間90%左右。黃瓜根系不耐澇,在低溫期土壤濕度不能高于85%,如土壤濕度時期過長,容易爛根。
1.2.4 土壤條件 黃瓜根系生長適合于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且透水的肥沃土壤,適宜的土壤pH值即5.50~7.20。
2 種植技術
2.1 品種選擇
日光溫室中栽培的黃瓜品種是以主蔓結瓜為主。在品種的選擇上要考慮高產、優良、結瓜早且結瓜期長和瓜條勻稱、著色均、適應性強的適合該地栽培的品種。目前,擴大的品種例如:碧綠、新泰密刺、長春密刺、中農5號、農大12號及津優3號等。
2.2 育苗
溫燙浸種 將選擇好的栽培種放入盆中,用55~60 ℃的水稀釋綠苗壯種植em菌把種子淹沒,水溫保持55~60 ℃持續10~15min之后,水溫降至30 ℃停止攪動,將種子撈出用清水淘洗2次,從水中撈出,稍晾3~5min后催芽。
種子催芽 將種子用濕紗布或毛巾包住置于適溫為25~30 ℃下催芽。催芽期間經常檢查并翻動種子,使種子受熱均勻。當種子萌動后降溫到18 ℃左右,促使芽粗苗壯。整個催芽時間約為2d。
播種 將種子播種在無毒肥沃的營養土中。具體方法將催好芽的黃瓜種點播且平放種子。點播種子之間相差5cm左右,播后立即覆土1.50~2cm,并灑水。
分苗 子葉展開時分苗,按株行距9~10cm左右分苗為宜,在分苗前一天,反分苗的苗床澆透水,這樣起苗容易,傷根少。注意邊分苗邊隨之將塑料薄膜覆蓋嚴密,以保持苗床的溫度及濕度,防止日曬。高溫期應采用明水法分苗,先栽完苗,后澆水。分苗后一周內,一般不需通風,苗床內以保溫、保濕為主,恢復根系,促進緩苗。苗床溫度不能低于18~20 ℃,白天氣溫25~28 ℃,夜間不低于15 ℃,待秧苗中心的幼葉開始生長時,說明新根已經發生了,此時,通風降溫,以防秧苗徒長,當光照強適遮蔭。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應該有促有控制,多觀看天氣,觀看苗情變化,使秧苗在促控結合的情況下健壯成長。注意溫度、濕度、光照、肥料的調節。定植前10~15d逐漸加大白天通風量,減少夜間覆蓋物,進行幼苗鍛煉,應注意特殊天氣管理,如陰雨天應通風降濕。陰雨天驟晴,應及時蓋上草簾,防止幼苗萎蔫。該階段要保持土壤疏松,以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通氣性,利于根系發育,是培育壯苗的關鍵。苗期水分管理以出土前和緩苗期濕度較高。出土后緩苗應降低濕度,緩苗期的土壤含水量以干土重26%~29%為宜,其他時期控制在20%左右。但不能缺水,如果蹲苗過渡或長期缺水,容易出現“花打”現象,嚴重時植株不能繼續生長和結果。
2.3 嫁接育苗
利用嫁接技術培育黃瓜,保持根系發達,防止土傳病害的侵入,提高產量。
2.3.1 合理安排播種時期和砧木選擇 嫁接使用的砧木多采用黑籽南瓜。黑籽南瓜種子經60 ℃溫水浸泡15min后,用20~30 ℃水浸泡種子12h左右,輕輕搓除種皮黏液,在陰暗條件下催芽16~24h,待胚根露白后播種。為了提高發芽率,還應用100mg/L濃度的赤霉素浸種2~3h,或在-4~0 ℃的低溫下凍干種子24h處理。黃瓜播種要早于黑籽南瓜4~5d,有利于黃瓜幼苗粗壯和嫁接的成活率。
2.3.2 砧木和接穗的苗期管理 黑籽南瓜種子催芽后,播在直徑為12cm足墑的塑料缽里,種子應平放,營養土要肥沃而疏松。幼苗出土前,白天溫度25~28 ℃。嫁接的苗齡是幼苗出土后7~10d,也就是說第2片真葉直徑達3cm時為黃瓜嫁接適期。黃瓜幼苗出土9~12d,子葉展平,心葉長1cm時進行嫁接。
2.3.3 嫁接技術 嫁接前一天用清水噴霧,清洗砧木和接穗上的灰塵,以免引起傷口污染。要選擇健康無變形的砧木和接穗,然后用刀片削去砧木生長點,用竹簽直接插入砧木切口4~5mm深。取接穗,并在子葉下留5mm長,成斜而切去下胚軸,刀口角度與軸線成30 ℃角左右,避免角度過大過小,要和砧木接口相吻合。在拔起竹簽后,立即將取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接口,插入接穗時,要注意接穗與砧木上的子葉呈十字交叉且上下平行。
2.3.4 嫁接苗管理
溫度 嫁接后5~7d內溫度白天應保持在25~30 ℃,夜間18~20 ℃,促進傷口愈合,提高成活率。
濕度 溫室內濕度達到95%以上,如濕度不夠可用清凈水在溫室內噴霧補濕,但要注意塑料上的污水不要滴落在傷口上。
光照 嫁接后,立即采用遮陽網覆蓋,減少光照,在第4天后,應根據嫁接后的傷口愈合情況,慢慢讓嫁接苗適應光照。
通風 嫁接后第4天開始小通風換報煉苗,7d后進行正常管理,28d就可以定植。
2.4 黃瓜苗的定植
2.4.1 整地施基肥 基肥的用量每畝可施糞肥10 000kg,餅肥150kg,硝酸銨50kg,過磷酸鈣200kg,草木灰150kg,有必要時施入硫酸鋅3kg,施入基肥應采用2/3的量普施,1/3的量溝施,施入后,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將地整平,起的壟高低要一致,壟與壟之間的距離在40cm寬。
2.4.2 確定定植時間 確定定植時間的辦法:在溫度距南邊棚40cm處,觀測4d,當12 ℃以上的地溫深達10cm時,就是定植時期。定植時要選擇晴天上午,定植時不得澆水,后2~3d澆入少量的水。
2.4.3 定植方法 定植方法有兩種①平畦定植:平畦定植有明水定植和暗水定植。明水定植是按株行距控穴栽苗,覆土后澆水,暗水定植按行距開溝澆水,待水還未滲完時,按株距將苗坨穩于泥水中,水滲完后用溝旁干土覆溝。②小高壟地膜覆蓋定植,這種定植方法有效降低室內空氣濕度。將苗按株距栽好,然后用40 ℃溫水澆在壟溝內。
2.4.4 栽培密度 黃瓜栽培的密度每畝可栽3 500株左右,以主蔓結瓜為主的早熟品種,每畝可栽4 000株左右,中晚熟品種每畝可栽3 000~3 500株。
2.4.5 栽培畦 目前所用的有3種:①一條壟單行栽培畦:南稠北稀,行距0.80~1m,壟高12~15cm,壟寬30cm,畦溝寬10.50~10.70cm,平均株距27~30cm;②主副行長短壟密植栽培畦:這種栽培方式主行株距稍密一些,平均株距23~25cm,副行只在南部栽6~7株,株距25cm,主副行的瓜秧同時存在,同樣管理,直到拉秧;③主副行高矮密植栽培:主行行距1~1.10m,平均株距27~30cm,南稠北稀,在主行之間再起一行,稱為副行。主副之間平均株距20cm。主行按常規管理,副行上瓜秧有8~9片葉時,摘去上部3片葉留5~6片葉,每株留2條瓜,當副行瓜秧影響主行瓜秧生長時,應及時將副行瓜秧全部拔除。此秧畦式可提高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其增加產值20%~30%。
2.5 田間管理
2.5.1 溫度管理 溫度在定植1周內要保持25~32 ℃,促進新根形成和生長,夜間不低于16 ℃,晴天中午前后在32 ℃左右時,要放草簾遮蔭或遮陽網降溫。西北地區冬季氣溫偏低時,要減少通風,保證草簾厚度,增加白天的透光量。
2.5.2 光照管理 光照不足會引起化瓜,應采取增加反向光照,保持溫室棚膜表面的清潔,可用白熾燈增加光照。如光照強度大而且光照時間又長,可采用遮陽網遮蔭。
2.5.3 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后,結瓜前期不追肥,在結瓜第1茬瓜收后,可用水沖肥。每10~12d追1次肥,拉秧前30d不追肥,追肥可施復合肥、尿素,每畝/次可追25kg,農家肥如:雞糞或油渣的漚制液。結瓜盛期在上午8時或下午3時后噴施葉面寶或豐產素等,可增強植株的生長能力,提高產量和品質等。
2.5.4 二氧化碳施肥 上午揭草簾后日光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會降低。太陽出來使植株處于饑餓狀態,可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應在揭簾30min后,緊閉溫室門口施2h左右,使濃度達到800~1 000ml/m3,2h后打開通風口30min左右,即正常管理。
2.6 植株管理
2.6.1 掉蔓 指黃瓜蔓長到25cm時開始將瓜蔓纏繞到一根耐老化的繩子上吊起來的過程叫引蔓。引蔓時間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之間,這段時間是因為瓜蔓比較柔,不易折斷。
2.6.2 整枝、抹杈 引蔓后,主蔓基部長出的側枝或影響植株生長及結瓜的枝條及時掐掉,以免養分的消耗。坐瓜后長出的側枝,在第1雌花前留一葉摘心,抹杈應選擇晴天上午進行比較好。
2.6.3 摘葉、掐莖卷須 結瓜期,植株基部出現的黃色老齡葉或病葉應及時摘掉,發現莖卷須也應在長出的當天上午掐掉。
2.7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
①雌花開放初期,用20mg/L濃度的赤霉素滴在花上,延長花冠的保鮮時間,提高授粉力,同時也增加產量,并能使黃瓜提早收獲3~5d;②當黃瓜的坐瓜能力比較弱時,可用20mg/L濃度的2.4-D涂抹花柄;③當瓜秧發生徒長,不利于坐瓜時,在植株的生長點或心葉上噴灑助壯素,連噴2~3次,直到心葉顏色變深,發皺為止;④瓜秧如果出現花打或受其它藥害導致生長,這時即用20mg/L濃度的赤霉素抹在各生長點上,連抹2~3次待恢復生長。
2.8 黃瓜的采收 根瓜早采。能提高早期產量和經濟價值,并能使結瓜期延長。采瓜多在早晨10時較好,瓜柄水分多比較脆,不易使瓜秧受害,采摘時,瓜內墊上塑料膜保鮮,可延長存放期。
3 黃瓜病蟲害的防治
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與其他防治法相比,防治速度快,徹底,但在農藥防治的同時要注意安全。大多數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在7~10d。可在晴天下午3時噴施為好。為了黃瓜不受病害的侵染,在黃瓜一心葉時開始每隔7~10d在植株上均勻噴霧保護性殺菌劑1次。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如下:
3.1 主要病害
霜霉病 用45%的代森錳鋅水劑50~75mL,對水50~75kg/畝,或每畝用40%磷鋁可濕性粉劑200g,對水50kg進行噴霧。每隔7~10d1次,連續3次可有效防治。
疫病 每畝用2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100g,對水50kg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濟120g,對水50kg噴霧。
炭疽病 每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100g,對水50kg進行噴霧。
灰霉病 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20g,對水50kg噴霉等。
3.2 蟲害防治
瓜蚜 可用5%滅蚜粉塵1kg/畝噴粉,或每畝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8g,對水30~50kg噴霧,還可用10%瓜蚜煙劑0.50kg/畝熏煙等。
紅蜘蛛 每畝用40%氧化樂果乳油25~35mL,對水50~75kg或用50%敵敵畏乳油50~75mL,對水50~75kg噴霧于植株。
溫室白粉虱 每畝用25%滅幼脲25ml,加水50kg進行噴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