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床養豬,豬舍干凈衛生 渠縣李渡鄉獅牌村,長久以來,當地村民多靠粗放的傳統養殖方式飼養家畜,豬圈不僅臟亂臭而且對周邊環境也造成污染。2010年村里來了一位名叫陳琳的人帶來了科學先進的發酵床養豬法,一改傳統豬圈臟亂臭現象。此法養豬,豬舍沒一點臭味,干凈整潔。 “懶漢”養豬法
“我這種養豬方法,只要按要求掌握好發酵床的溫度,一周打掃兩次豬舍,其他的就可以不管。”5月25日,在渠縣李渡鄉獅牌村四組,陳琳打趣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年少時就外出廣東打工的陳琳,在2000年準備回鄉養豬之前一直從事建筑行業,而且已成了一名老板,身家過百萬。或許是厭倦了常年在外漂泊的生活,四十有余的他選擇了回鄉創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發酵床養豬法。他對這種被稱為“懶漢養豬”的方法,立即來了興趣。“我們這些常年在外打拼的人,既厭煩了那種漂泊的生活,同時也希望能夠回家鄉做點事。所以,我就選擇了回鄉養豬創業。”陳琳說。
2001年,他便四處了解發酵床養豬法的詳細內容、注意事項,以及豬舍修建要點等。2010年,經過多方走訪和當地畜牧局領導和技術人員的大力 扶持下,陳琳掌握了發酵床養豬法的詳細操作,投入200萬元,在渠縣李渡鄉獅牌村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
“其實,這種養豬法,關鍵就是對發酵床的發酵溫度控制。必須要非常細心才行,要不是縣畜牧局的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我,我還真拿不準。”如今,說起 這種方法,陳琳頭頭是道。“溫度必須達到70度以上,這也是為什么不少人嘗試這種方法會失敗的原因。只有當發酵床的溫度達到70度以上,才能將墊料里的細 菌全部殺死。”
據他介紹,發酵床養豬法,又稱零排放生態養豬法。就是在傳統豬舍的地面上鋪墊上一層按比例配好,由糠殼、鋸木粉和發酵除臭劑組成的生物活性墊 料。豬在發酵床上活動時,生物活性墊料中的有益微生物會對豬排放的糞便進行分解,并迅速形成菌絲蛋白,而成為豬的上等飼料。采用這種方法養豬,除了圈舍內 冬暖夏涼保持恒溫外,還具有省水、省工、省料,提高豬肉質量和抗病力,實現無糞尿滲漏、無環境污染等特點。
養殖成本低
“從經濟角度來說,使用這種方法養豬,尤其是在達到一定規模后,養殖成本明顯降低,效益比傳統方式高得多。”或許是當慣了老板,陳琳對于投入與 產出比很是看重,“先,使用發酵床養豬,不打掃、不沖水,人工這一塊少就能節省50%;其次還能至少節省5%的飼料成本,就這兩項一年下來就能節省數 萬元左右的生豬飼養成本。”
隨后,陳琳以自身實際情況舉例說明,目前自己飼養商品豬400頭,傳統方式至少需要5名工人照料豬舍,而使用發酵床只需2名工人。按照目前情況,一名工人一年工資10000元計算,一年下來傳統方式人工費為50000元,發酵床則只有20000元。
“你算算,雖然使用發酵床一平米的造價要200多元,比傳統方式貴點,但算上節省下來的人工、飼料、水費、電費等費用,使用發酵床是不是比傳統養殖方式劃算得多。”陳琳笑著說。
不僅如此,據他介紹,使用發酵床養豬法還有一個優點,發酵床的墊料 “越久越好”。一般來說,墊料使用到3到5年后,便可以更換,但實際上這種“老料”富含豐富的菌絲蛋白和有機物,對于生豬、農作物生長幫助很大。“目前不 少公司還專門回收這種‘老料’,轉手就能當成有機肥出售,一噸售價高達2000元。”
今年,陳琳的養豬場預計出欄商品豬3000頭,銷售額達450萬元。按照目前行情一頭豬利潤200元計算,陳琳今年利潤可達60萬元。同時,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目前已經有19名農戶加入,今年合作社預計出欄商品豬6000頭,銷售額900萬元。
“我準備繼續擴大合作社的規模,讓更多的養豬戶加入進來,大家一起學技術致富。”對于接下來的發展,陳琳說。同時,他還介紹到,自己還將引進 “水簾降溫技術”,在豬舍四周掛上滲水紙,背后用直徑1.4米的風機吹,達到給豬舍降溫的目的。讓豬舍在夏天處于適合生豬生長的25度左右,“這樣做不 僅能達到流通空氣的目的,更能讓豬兒過得舒服,長得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