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發酵床原理
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是指綜合利用微生物學、生態學、發酵工程學原理,以活性功能微生物菌作為物質能量“轉換中樞”的一種生態養殖模式。該技術的核心在于利用活性強大的有益功能微生物復合菌群長期和持續穩定地將動物糞尿廢棄物轉化為有用物質與能量,同時實現動物的糞尿完全降解的無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是當今國際上一種最新的環保型養殖模式。的一種環保生態型養殖模式。發酵床式養殖內,牲畜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這種有機墊料上,其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或轉化;而糞便所提供的營養使有益功能菌不斷繁殖,形成高蛋白的菌絲,再被牲畜食入后,不但利于消化和提高免疫力,還能使飼料轉化率提高,投入產出比與料肉比降低,出欄相同體重的牲畜可節省飼料10-30%,省去六至八成以上人工勞動。
二、 發酵床優勢
生態環保發酵床養殖的優勢概括為:五省、四提、三無、二增、一少、零排放。
五省:省水、省工、省料、省藥、省電。
四提:提高肉品質、提高免疫力、提前出欄、提高肉料比。
三無:無臭味、無蠅蛆、無環境污染。
二增:增加經濟效益、增加生態效益。
一少:減少動物體內藥物殘留。
零排放:糞尿全部在圈舍內降解,沒有污水和糞便向外排放。
1、減輕對環境的污染采用發酵床養殖技術后,由于有機墊料里含有相當活性的土壤微生物,能夠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畜禽的排泄物,不再需要對畜禽糞尿采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養殖場,真正達到養殖零排放的目的。舍內不會臭氣沖天和蒼蠅滋生。
2、改善舍環境、提高肉品質 發酵床結合特殊圈舍,使圈舍通風透氣、陽光普照、溫濕度均適合于畜禽的生長,再加上運動量的增加,畜禽能夠健康地生長發育,幾乎沒有疾病發生,也不再使用抗生、抗菌性藥物,提高了畜禽肉品質,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有機肉。
3、變廢為寶、提高飼料利用率 在發酵制作有機墊料時,需按一定比例將鋸木屑、稻殼等加入,通過土壤微生物的發酵,這些配料部分轉化為畜禽的飼料。同時,由于畜禽健康地生長發育,飼料的轉化率提高,一般可以節省飼料10%~30%。
4、節工省本、提高效益由于發酵床養殖技術不需要用水沖圈舍、不需要每天清除畜禽糞便;畜禽體內無寄生蟲、減少疾病產生;采用自動給食、自動飲水技術等眾多優勢,達到了省工節本的目的。一個人可飼養500~1000頭壯豬,100~200頭母豬,可節水90%,每頭豬節省水費6元,節約用工3元,節約驅蟲藥費1元左右,在規模養殖場應用這項技術,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三、 發酵床的養殖模式
1、舍內發酵床
舍內發酵床是指發酵床直接建鋪設在養殖圈舍內部,動物飼養在發酵床墊料上面,糞尿直接排放在墊料上,利用墊料中的微生物菌迅速將動物的排泄物分解、消化,不需要再用人工清理,也不需要建設厭氧發酵池或沼液貯存池的一種現代化零排放養殖模式。
優點:冬季保暖;不用清糞;環境好,無臭味等。
缺點:舊圈舍不易改造;南方夏季高溫高濕易引起應激反應;墊料易板結,每天需維護翻動,人工勞動強度略大;水分控制不好易引起動物呼吸道疾病或濕病;材料選擇不當會造成不適和過敏;養殖密度要求高,占地面積大。
2、舍外發酵床
舍外發酵床是在總結了室內發酵床技術的基礎上改進的一種新型發酵床技術,該方法是舍內養殖與糞污發酵完全分開,糞污在另一個發酵舍進行。養殖舍依然采用水沖模式,然后將糞污輸送到預處理區,再輸送到發酵區進行生物發酵處理。
優點:對圈舍的要求不高,原舊舍無需改動即可應用;因無動物在發酵床上,墊料不易板結,無需每天翻動;維護更方便,有利于機械化操作,省工省力;墊料清運方便;發酵床處理糞污量大大增加,減少發酵床制作面積。
缺點:需要另外建設發酵舍,集污池,需要有多余的場地面積;設備投資相對較大。